阿里的“攻守道”:核心商业稳健增长,持续加码长期投入

下沉市场是重要功臣

5月13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1财年四季度(对应自然年2020年一季度)及全财年业绩报告。作为反垄断风波后交出的第一份业绩报告,其透露出来的信息量极大,不妨一起来围观。


1

上市以来首次季度亏损,敢用利润换长期增长机会


报告显示,Q4阿里总营收1873.95亿元;剔除高鑫并表影响后,营收1599.52亿元,同比增长40%。2021全财年总营收7172.89亿元;剔除高鑫并表影响后,营收6744.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2%。

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核心商业业务的突破。以淘宝为代表的中国零售市场业务,截止2021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年度活跃消费者(AAC)达8.11亿,相比上季度末增加3200万,增幅为9季度以来新高;3月月度活跃用户(MAU)达9.25亿,单季增加 2300万,增幅同样也是3季度以来最高点。

即便考虑到去年同期因疫情产生的负面影响,用户规模持续膨胀,依旧意味着业务面取得了稳健的增长。这最终使得常年徘徊在20-30%上下的客户管理收入(Customer management)同比增速,骤升至本季度的40%。

与此同时,多引擎的增长模型,同样也贡献颇多。

除中国零售市场外,菜鸟营收本季度增速同比增长101%,本地生活服务营收同比增长50%,跨境及全球零售商业与批发商业营收则分别取得了77%与59%的同比增长…….

得益于此,2021财年,阿里巴巴生态体系的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超过10亿的里程碑。其中,8.91亿消费者来自中国零售市场、本地生活服务和数字媒体及娱乐平台;约2.40 亿则来自海外,这体现出阿里全球化战略继续稳步向前。

多项业务齐头并进,最终为这个季度带来了较好的营收增速。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季度的利润水平,并不理想。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巴巴录得76.63亿的经营损失,去年同期则是71.31亿元的经营利润,同比转亏。

这也是阿里巴巴自2014年9月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

今年4月10日,市场总局对阿里巴巴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处以182.28亿罚款,这是中国

反垄断史上的最大罚单,在全球范围内也仅次于欧盟对谷歌的43.4亿欧元罚款,位列第二。同时,这是全球范围内监管机构对本国企业开出的最大反垄断罚单。

季度亏损数字表明,反垄断调查的罚单,给阿里巴巴的短期财务表现带来了显著冲击。

如果剔除这一一次性损益项目后,本季度的经营损益重新归正,同比增长48%。

不过,如果继续考虑更能反映其日常经营损益的一项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利润指标——经调整EBITA(息税前利润)后,可以发现,本季度阿里利润增速仍然不高,仅有14%,远低于40%的剔除并表后总营收增速。

个中缘由,在于阿里加大了对业务面的投资。

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加大了对新零售(包括盒马、天猫超市、社区商业平台及淘鲜达)、本地生活服务、淘宝特价版、菜鸟等多项新业务的战略投资,上述业务的合计亏损在本季度被首次单列,且从去年同期的64.21亿元,骤升至本季度的136.5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12.68%。

重新投入巨额资金以谋求增长,是本季财报背后颇为关键的隐藏信息。

对于这一举措,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武卫在本次财报中做了解释:计划将2022财年所有增量利润及额外资本用于支持平台商家,以及投资于新业务和关键战略领域,这将有助增加消费者的消费份额,并进入新的潜在市场。

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阿里可能都不会刻意提升其利润水平。


2

电商业务增长稳健,下沉市场是重要功臣


中国零售市场的电商零售业务(体现为客户管理收入,即Customer management)一直是阿里的基本盘,在高鑫零售并表前,其贡献的营收常年占到了营收大盘的一半左右。

本季度,这项基本盘业务的稳健增长,为营收的增长提供了坚实保证。

这在用户数据、GMV等多个核心指标上得以体现。用户数据方面,本季度,AAC与MAU两项核心用户数据,均取得了亮眼表现。考虑全财年,两项指标的年度增幅为8500万与7900万;与此同时,阿里全生态的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也达到了10亿。

这可归因于阿里在下沉市场的耕耘。财报显示,2021全财年70%的新增年度消费者均来自于下沉市场。对下沉市场的持续渗透,使阿里获得了可观的业务增量。

此前,阿里面向下沉市场推出了独立应用淘宝特价版。该应用自去年3月上线一年内,即获得了1.5亿年度活跃消费者,跻身主流应用行列。阿里在下沉市场的阶段性成果,从中可见一斑。

在下沉市场的开疆辟土,进一步为平台带来了GMV的增量。

本季度,天猫线上实物GMV(剔除未支付订单)的增速达到了26%,显著高于上季度的19%;淘宝部分则得益于中小商家的快速增长,GMV增长也得到提速。最终,本季度整体线上实物GMV(剔除未支付订单)的增速达到了33%。

而纵观整个2021财年,阿里全生态GMV为8.119万亿元,其中,中国零售市场GMV为7.494万亿元。对比2020财年,阿里全生态GMV为7.053万亿元,中国零售市场GMV为6.589万亿元。2021财年,阿里全生态GMV增幅达1.066万亿元,中国零售市场GMV增幅9050亿元,无论是总大盘还是增量,都相当可观。

难能可贵的是,即便用户规模在快速扩张,一个观察电商平台的重要指标——每消费者平均营收(ARPU),也并未出现滑坡。2021财年,中国零售市场消费者ARPU录得9200元,相比2020财年的9076元,仍然有所提升。这意味着,阿里在“量”增长的同时,还保证了用户“质”的增长。

财报还同时强调,其用户留存率,在本财年继续保持着高位水平。在去年9月的投资者日上,阿里曾披露过留存率的详细数据。当时的数据显示,阿里零售平台,1.9亿高收入群体留存率达98%;年消费在2000-7000元之间的群体,留存率则达到96%,也非常高。

这一系列数据,反映出即便面对激烈的外界竞争,淘宝等阿里系电商平台的核心指标,在保持高度稳定基础上,持续健康增长。

此外,外界较为关注的淘宝直播在整个2021财年也录得了5000亿的GMV。在2020自然年,淘宝直播就曾取得了4000亿的GMV,相比2019年的2000亿增长了100%。可见,在直播带货这一新兴业务上,淘宝直播也依旧保持着相当高的增速。


3

多引擎持续驱动增长,长期估值有支撑


多年的长期投入,早已为阿里带来了多引擎的增长模型。

在本季度,除中国零售市场的电商基本盘业务外,包括新零售、菜鸟、本地生活服务、跨界及全球零售和批发商业、阿里云、大文娱等业务在总营收的占比,已经高达66%。

新零售对总营收的驱动明显。在高鑫零售并表后,阿里的新零售及直营业务部分(主要包括高鑫零售、天猫超市、盒马、进口直营和银泰)所产生的的营收,在营收大盘的占比达到了创纪录的32%。

阿里对新零售的改造已经逐渐进入深水区。此前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盒马,在本季度继续推进多业态多品牌的扩张战略,全财年则实现了健康的同店销售增长。而对于高鑫零售,阿里则通过淘鲜达联动其他业务,一起促进高鑫零售大卖场的数字化发展。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12个月,在线收入已经占到高鑫零售商品销售额的24%,较2020年3月31日止12个月的17%有所提升。这对于一家传统零售商而言,已经颇为不易。

不仅如此,阿里还在财报中披露,截至2021年3月31日,除了高鑫零售,阿里通过淘鲜达,还帮助42家零售连锁店开设在线门店,在中国145个城市提供服务,并帮助超过168家零售连锁店、超市和市场实现将其营销项目数字化。  

而对于外界颇为关注的小区商业平台业务,阿里则在财报中表示,正在迅速扩大其物流和履约基础设施,并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实现在中国内地的广泛覆盖。

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充满想象空间的新零售业务,对阿里业绩的影响可能还会继续加大。

与此同时,菜鸟、阿里云、本地生活服务等多项长期投入业务,也在2021财年取得了较好成绩。

其中,菜鸟的表现尤为出色。财报显示,剔除集团内公司间交易,菜鸟网络全财年同比增长68%,Q4季度同比101%,并实现全年正向经营流的里程碑。

从图中可以看出,自菜鸟出现在阿里财报后,其业务营收一直在稳步向上。尤其是近一年,无论是体量还在增速,都取得了明显突破。

阿里云方面,2021全财年,阿里云同比增长50%,达到601.2亿元,维持此前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根据Gartner 2021年4月的报告,2020年阿里云在全球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中获得世界第三大及亚太地区第一大的排名。

本地生活方面,财报显示,饿了么继续提升商户供给和运营效率,商户数量持续增加,每单盈利取得同比有所增长。而自2021年3月开始,饿了么则加大了用户获取和用户体验提升方面的投资,显示出阿里对本地生活服务将长期投入的态度。

由此可见,当前的多引擎业务模型已经对阿里实现了强劲的业务支撑,并极有可能在将来,为其市值提供一定的增长余裕。此前武卫曾公开表示,根据分类加总估值法,市场对集团总体业务中的诸多业务板块并未赋予应有的价值,无论是核心商业中的新业务,还是云计算,以及在被投资公司中的股份价值,这些并没有计入阿里当前应有的市值内。


4

不为“利润”烦恼,继续聚焦长期投入


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引擎增长的另一面,是各个业务仍然需要真金白银的长期投入。事实上,如今阿里云、菜鸟网络等业务的成绩,已经是过去数年持续重金投入的成果。

从本次财报上看,这一策略不仅将继续持续下去,还将持续加码。包括新零售、本地生活服务、淘宝特价版等增长迅速的新业务,均是本季度阿里投入的重要标的。

这一定程度上已经拖累了阿里的利润水平。

核心商业部分体现得格外明显。本季度,阿里核心商业部分的利润(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仅9%,利润率(经调整EBITA)则从去年同期的30%下滑至本季度的19%。个中缘由,正是新零售(包括盒马、天猫超市、社区商业平台及淘鲜达)、本地生活服务、淘宝特价版、菜鸟等业务进行长期投入的影响。

如不计算这部分亏损,即仅计算中国零售市场电商业务的利润,其利润(经调整EBITA)增长为28.34%这一健康水平。

继续看集团层面的净利润情况。财报显示,本季度,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下)为人民币54.79亿元(8.36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由盈转亏。

但考虑到GAAP下包含了罚款这一一次性损益,并不能充分反映阿里的日常经营情况,在此着重关注其Non-GAAP下的净利润,即262.16亿元(40.01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比增长18%。

只是,对比营收状况后,能够发现,这一利润情况依旧不算出色。而随着支持平台商家和投资于新业务和关键战略领域继续成为阿里2022财年的重点工作,阿里未来一年的利润情况可能都会维持不算高的水平。

显然,在短期利润和长期增长之间,阿里已经选择了后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