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后,芬兰再次硬怼俄罗斯

北欧无战事

“如果你必得在世界的某个地方重生,而你的才能和收入属于一般人,你会愿意做个维京人。” ——《经济学人》。

按理说生活在一个极寒、高税率、社会单调的地方,是没有幸福感可言的,但它偏偏又被誉为“人间乐土”。

没错,说的正是北欧。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世界输出了众多品牌和文化,但因为漫长的冬季和遥远的距离,这个地区始终对我们蒙上一层雪色的迷雾。

而最近,芬兰美女总理却频频登上热搜,前几天突然到访日本,这两天又突然申请加入北约。人们在吐槽的同时,也不免对这个地方产生好奇。

翻开地图,芬兰与俄罗斯边境线长达1300公里,最边缘的地方离圣彼得堡只有170公里。邻居是搬不走的。芬兰加入北约,对俄的军事威胁程度,丝毫不亚于乌克兰。

只是,与乌克兰10年前就开始动心思,磨叽到现在也没交申请不同。小小的芬兰,从民调到讨论再到决定一气呵成,短短两个月就把挂了70多年的免战牌干净利落地摘掉了……

前段时间,中文互联网上还热传过一个段子,说面对俄罗斯的威胁,芬兰总理桑娜·马林放话说:“尽管放马过来!芬兰土地之下几米深处埋葬着20万俄罗斯士兵的尸骨,欢迎你们来陪伴你们的祖先。”

尽管后来经查证,这句话其实出自一位芬兰将军之口。但了解相关历史的都知道,哪怕在最鼎盛的时期,北极熊对这个小邻居也是颇有几分客气的,态度远好过波兰这些“同志加兄弟”东欧国家。

为什么?因为那片冻土深处,真埋着20万苏联壮士的尸骨……


01

老鼠克大象


二战爆发前夕,苏德双方根据《互不侵犯条约》,南到黑海、北到北极圈,像切蛋糕一样把整个欧洲一分为二。而被这条线以东归苏联的部分,就包括整个芬兰。

在接连拿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后,斯大林政府逐渐膨胀。在谈判了一年多无果后,终于失去了教导芬兰人的耐心。

说来也是,在苏联这种巨人眼中,芬兰这种撮尔小国,根本没有自主的权利。

苏联有22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几乎是芬兰的67倍。1940年,苏联仅常备兵力就多达450万,而芬兰全国老少加一起也才440万人。最关键的,苏联并不是一个傻大个,拥有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战场动员能力和充足的后勤补给。

还谈什么?乌拉!开干!

同样是保家卫国。如果说现在乌克兰的难度是困难级,那么芬兰的难度就是噩梦加炼狱级。

更要命的,在双方开战之际,一贯与芬兰交好的德国不仅没有提供帮助,反而威胁芬兰政府不得从英美法获得援助,否则德国也要进攻芬兰。

在孤立无援的死境,芬兰人只能拿起枪,独自与百万苏军对线。

但随后的战争进展,让世人大跌眼镜。

苏联军队在出战前,国内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清洗。大批优秀的指挥官被流放、撤职、杀害。新上任的指挥官们,大多是一群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他们热血、他们忠诚、他们满怀希望,但他们的错误也同样是致命的。在战场上,苏联军队甚至出现手挽手、高唱国歌,走向战线的场面。

这种频繁失误的指挥,迎接的他们,肯定不是掌声,而是子弹。

同时,别看两国的边境线有1300公里,但绝大部分都在北极圈内。那种地方,别说人了,坦克机油都得冻住。真正能用武的地方,只有南部窄窄的卡累利阿地峡。

但早从20年代开始,芬兰人就耗巨资在该地区构建“曼纳海姆防线”,碉堡遍地,拥有一千多座防御工事,十分之难啃。

即便突破了防线,芬兰毕竟号称“千湖之国”,境内于路少、湖泊密布、树木多,而且因为刚刚独立不久,很多地方,都还没有修上公路。夏天泥泞不堪,冬天又冰渣满地。

总之,对机动化程度非常高的苏联红军而言,一年到头就没有好时候。

此外,还有气候因素。芬兰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比苏联更加寒冷的国家。两国交战那会,战场上的温度可以降到零下三、四十度,足可以把人冻成冰棍。

相当一部分来自苏联南部的士兵,根本经受不住这种严寒。坦克等重装机甲武器,也被寒风酷雪摧残得频出故障。

更可怕的是,在北极圈内,每当凛冬来临,长夜必将伴随而至。原本被寄以厚望的航空兵,都成了瞎子。而芬兰游击兵们,则在一身雪白的伪装下靠近苏军,进行悄无声息的击杀。

到1940年初,脸面丢尽的斯大林终于暴怒,枪毙和流放了一批指挥员,增兵至120万,把芬兰首都狂轰滥炸成一片焦土后,芬兰人才最终屈服。

据战后统计,在这场苏芬战争中,苏军伤亡70多万,阵亡人数也在17万以上。相对的,芬兰的战死者则为2.6万人。

苏联军事学家索科洛夫有个很中肯的评价:“我们拿到了很大一片土地!刚好够埋葬为她死去的那些人。”


02

中立国


不管怎么说,战争的胜利者是苏联。

尽管在1944年的“继续战争”中,芬兰人在卡累利阿地峡又重复了一遍1939年时的奇迹,但形势比人强,芬兰最终宣布退出战争,选择向苏联委屈求和。

苏联当时给芬兰提出的“城下之盟”中,除了割地赔款,还有这样几个条件:

1. 处分战犯,把苏芬战争期间芬兰的领导人全都抓起来;

2. 去军事化,陆军需降至3.4万人以下,飞机不得超过60架;

3.不得加入任何军事联盟。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耳熟?没错,与当今俄罗斯对乌克兰提出的要求如出一辙。这种小国不得不无底线地听从强大邻国的状态,被称为“芬兰化”,在冷战时期的西方是一个贬义讽刺词汇。

不过芬兰对苏联的让步,仍是有底线的,与同期的东欧国家相比,芬兰始终没有加入华约。即一种介于卫星国与独立国之间的模式。

就像邻国瑞典 “亲美但中立”一样,芬兰在冷战中的态度始终是 “亲苏但中立”,这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

战后几十年,得益于中立的外交政策,芬兰既没打仗也没动荡,安安稳稳搞发展。

而且为了为了消除苏联戒心,芬兰还专门立法允许领导人连选连任,让与苏联交好的两位总统一直执政了35年,推行以两位总统命名的对苏友好和解的“巴西基维-吉科宁”路线。这两位总统与与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关系都相当好,好到苏联最终不但主动从芬兰撤军,甚至还减少芬兰赔款。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芬兰人立马换了一届政府,年仅36岁的新总理艾斯克·阿霍,即后来的诺基亚副总裁,吐露出所有芬兰人的心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己选择了。”

1995年,芬兰加入欧盟,经济走上快车道,从劳动密集型经济迅速转型为技术密集型经济,并诞生了诸如诺基亚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

人均GDP节节攀升,目前人均GDP在5万美元左右。尽管在北欧五国中垫底,但在欧盟成员国中排名第四位。

同时,芬兰每年用在社会福利上的支出达到GDP的25%,比重是美国的两倍多。再加上极美的自然环境,连续5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幸福、最安全、最稳定的国家。

这个幸福感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考量因素包括了经济实力、社会支持、寿命、自由程度、宽容度和腐败程度等;并向每个国家超过1000名公民提问,根据分数进行排名。

总而言之,芬兰国民的福利是杠杠的好。

只是,日子越过越好,长达70年之久的中立地位,随着俄乌冲突,却在走向瓦解。


03

渐行渐远


芬兰前总统吉科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并非是绝对的……无须屈服于历史必然性的国家是不存在的。”

这句话,对乌克兰是个警醒,对俄罗斯同样是。

不是普京对西方做得不够多,努力还不够,改革还不彻底,而是历史上沙皇以及斯大林的所作所为,对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有挥之不去的恐惧。所以,俄罗斯一有点风吹草动,欧美就会上纲上线。

归根结底,这是沙俄和前苏联的孽债还没还完。

虽然俄罗斯基本不大可能对北欧作战,但芬兰、瑞典这些北欧国家,本来就对俄罗斯的导弹心存疑虑,极度不能忍受对方的入侵行为,而北约似乎也在欢迎芬兰加入。

瑞典首相与芬兰总统

昨天晚上,芬兰议会投票,188人支持申请加入北约,8人反对,3人缺席。

从冷战中亲苏中立,到冷战后加入欧盟,再到这次加入北约。芬兰的外交,从来是只要抓住时机,就把自己挪的尽可能离着他的东邻远那么一点。

而在正式决定加入北约前一天,出于礼貌,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主动给普京打电话,通知这个即将宣布的决定。

普京这次不仅没有拒接电话,也没有提什么核导弹威慑之类的,甚至连给芬兰断气断电啥的都没提。平静的举动,让所有人都很惊讶。

除了乌克兰战局之外,或许还有另外一些俄罗斯人不太好意思说、却有浓厚心理阴影的原因:创伤后应激障碍。

别看芬兰如今的人口也不过550万,常备部队也只有2.2万人,但仍有一套异常高效的军事动员体系,可以迅速召集欧洲起相较于本国体量而言最庞大的军队。

前两天,芬兰总理桑娜·马林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芬兰加入北约,对北约价值何在时,非常自豪的说:“我国有训练90万预备役,如果我们将加入北约,对欧洲共同防卫所起到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反观俄罗斯,如今人口为1.4亿人,现役军人为90万,与苏联时期动辄数百万红军相较,相去甚远。

换言之,80多年多去了,芬兰还是那个芬兰,俄罗斯却早已不是那个红色巨人。

在乌克兰战争陷入焦灼之际,实在没必要去啃又冰又硬的芬兰。要不然,再打一次苏芬战争?

当年,有“红色拿破仑”之称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曾系统的研究过对芬战略问题。

他得出的结论是:消灭芬兰这个“反动国家”对我们来说是得不偿失的,芬兰的国力,决定了它很难对苏联发动进攻,但苏联任何进攻芬兰的计划也都有被拖入烂仗的风险。我方对芬最好的战略就是维持两国的和平、并争取芬兰的中立。

的确是老成谋国之言。只可惜,1939年苏芬战争开打的时候,这位元帅已经被斯大林领袖枪毙两年了。

普京则明智很多,他明白芬兰这块骨头太硬太冰,不一定比80年前好啃。

更何况,帝国之剑正砍在乌克兰,暂时还拔不出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