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楠杀入家装市场,「栖息地」动了谁的奶酪?

近日,理想汽车前总裁沈亚楠宣布创业,其一手打造的智能住宅品牌「栖息地」已完成累计6.53 亿元的多轮融资

近日,理想汽车前总裁沈亚楠宣布创业,其一手打造的智能住宅品牌「栖息地」已完成累计6.53 亿元的多轮融资。「栖息地」不仅已经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沈亚楠更表示,旗下首款针对三房两卫的装修产品“栖息地 L32”目前已经推出市场。可以看到,「栖息地」在首次面向广大消费群体时,已经做好了供应链、产品、渠道、品牌乃至资本的全方位准备,这一“跨界新物种”的出现,会不会成为行业的“新鲶鱼”,搅动家装行业的一池春水?

万亿家装需求等待“引爆”

家居新范式梳理发现,沈亚楠在2022年底正式宣布辞任理想汽车执行董事兼总裁,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为投入更多时间处理个人事务”。

如今看来,沈亚楠2022年因脚伤在家休养了半年多,其后更多次减持理想汽车股票,似乎一切都是为了“创业”做准备。

在沈亚楠的媒体采访中,他坦言早在2022年便有了离开理想创业的想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为了“挑战成长极限”。

©理想汽车前总裁沈亚楠

至于为什么在众多行业中,沈亚楠偏偏选择了自己并无从业经验的家居行业来创业,原因似乎也不止一个,既有想要改变行业痛点的想法,也有想要抓住家居改善风口的敏锐洞察。

一方面,沈亚楠有过痛苦的装修经历,他认为中国人实在是住得太惨了,中国人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往往跟人们的付出不成正比。

他举了个例子,一块瓷砖从佛山出厂只要 30 元,但来到消费者手上就变成了300 元,消费者几十万的装修费用中,大概只有四成的钱能花在自己身上,那其他六成的钱到底都花在哪里了?

所以,沈亚楠认为家装行业供应链一定存在错配,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源头抓起。过去,家装公司就像是“裁缝”,将不同产品整合在一起呈现给客户,但沈亚楠想做的却是“成衣”,用制造业的思维造出 “整家” 产品。

另一方面,沈亚楠也看好后地产时代的家装市场。过去十几年地产行业高速发展,就像是一个“瓶塞”堵住了家装需求的爆发,因为房子更像是一个投资品,可能转手就会卖出去,消费者不一定愿意花大价格来装修。

但随着地产从“新房时代”转向“存量房时代”,消费者对房子增值的预期也会有所改变,房子最终会慢慢回归居住属性,消费者会更愿意为改善居住环境而付费,如果再加上设备和服务,当中的商机将会更大。

沈亚楠表示,北京目前有 900 万套房子,每年的装修率不超过 3%。家装需求越是被压抑,将来爆发的潜力就可能越是惊人。2023年中国家装行业研究报告》预测,中国家装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约5万亿元,行业年均增长率超过6%。

不过,家居新范式认为,家装行业作为一个发展数十年的传统业务,影响其发展的远不止是地产行业的周期波动,更多还是行业存在多年的痛点和堵点。

诚如沈亚楠在采访中所言,当前国内家装行业存在两大难题一是缺乏标准化,无论是价格、质量、落地,甚至是当前处于风口的智能家居,都无法保证完全透明,完全统一。

另一个则是环保安全问题,当前许多板材企业均承诺甲醛不超标,但如果要计算家中所有物件的甲醛挥发量,消费者的居住体验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

这些问题背后,本质是因为家居供应链的错配,靠“攒局”来做项目,家居企业很难保证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错。

但汽车、电脑等产品却可以实现“质量保证”,这是因为工业化制造能够最大限度实现标准化控制,所以沈亚楠认为,“将家装打造成为产品,是这个行业最大的机会” 。 

让家装蜕变成一个产品

将家居家装服务实现“产品化”,是否真的能解决上述提到的行业痛点,让消费者能够用更低的成本,买到更舒适的居住体验?

家居新范式认为,我们必须先搞清楚“家装产品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产品”。首先,“家装产品”能够创造怎样的价值?

资料显示,「栖息地」目前已经集结了户型、智能、设计和数字化等研发中心,将“家”看成是一个整体,从设计到装修到智能家居,每一个领域都是环环相扣,将居住体验作为产品研发的核心。

©栖息地产品 “金字塔”

在沈亚楠看来,这一点将区别于不少传统家装公司,因为传统装企不会进行研发投入,没有研发就很难持续迭代产品。

家居新范式梳理发现,即便是龙头家居企业,其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不过为个位数,更不用说中小装企,这是因为家居行业一直被视为传统服务行业,企业卖的不仅是产品,更多的还是服务。

因此,「栖息地」所创造的价值,在于将家居家装业务进行颠覆性的创新,当服务也能以产品化方式来实现,服务质量也就有了可衡量的标准,这才能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其次,「栖息地」的“家装产品”够不够好?家居新范式发现,一个家装项目的SKU可达上千个,上至定制柜类、智能家居,下至一个门把手、一个开关。

「栖息地」如何保证它的产品方案一定符合消费者需求?沈亚楠表示,「栖息地」的核心产品全部自产自销,自研比例非常重,可以覆盖整个产业链。

最终,「栖息地」梳理出了 1270 个模块,包括新风、地暖、墙、顶、地等,再结合共性和个性,帮用户筛选出最适合他们的产品。就像一台汽车,消费者不需要知道每一个细节是怎么来的,只需要知道这台车好不好驾驶就可以了。

当然,「栖息地」最终是否能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它的质量到底如何,还要等待消费者进一步验证。但至少从成本来看,「栖息地」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的标准作业程序,高度标准化有望将成本进一步打下来。

最后,「栖息地」的模式能否实现持续发展?通常来说,打造产品的逻辑是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交付价值。

简单来说,就是所创造的价值要被社会、消费者所认可,这个商业模式最终要反哺给企业,让企业得以生存下去。如果「栖息地」只是将每一个环节想到了极致却不能交付,这便不是一个可落地推广的商业模式。

为此,「栖息地」将一千多个模块精简后成了一本三百多页的操作手册,包括墙怎么刷,水管怎么接、怎么测试等,将家装的每一个环节“标准化”,通过这一模式让“家装产品”能够轻松落地。

在沈亚楠的设想中,「栖息地」一旦能够实现标准化以后,这一标准不仅能够“自用”,还能 “开源”,他希望整个家居家装行业可以一起做大蛋糕,这样才能更好推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化优化和迭代

搅动家居行业的“新鲶鱼”

不过,家居新范式梳理发现,「栖息地」并非首家提出装修部品化设计的企业。比如万华旗下的司空新家装也曾提出“定制家装”概念,将定制家居分成墙面、地面、卫浴等六大部品,实现装配式家装。

松下住空间也以其独特的日式家装设计理念,给出了装配式空间解决方案,实现吊顶、门窗、地板、洗护模块、收纳系统、洗护家电等模块化配置。

「栖息地」的“家居家装产品化”概念并不算百分百创新,为什么其还能引起广泛讨论,在这之后,沈亚楠是否真的能够以“跨界者”的身份颠覆家装行业,成为搅动行业格局的“新鲶鱼”?

从企业端来看,「栖息地」通过全产业链的自研自产自销,将有望成为家居家装行业的另一个“特斯拉”。当年,特斯拉凭借一体化压铸技术实现了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毛利率,这一情形也可能在「栖息地」身上再现。

每辆汽车都是由一万多件不可拆解的独立零部件组装而成,而沈亚楠在理想汽车的多年经验,让其能够了解到复杂产品研发和供应链整合。

如果说汽车工业背后是极致的“标准化”,那么这样的经验也能帮助沈亚楠更好地打造标准化的“家装产品”,并有望实现成本的持续下降,通过价格“降维打击”其他家居企业。

从行业端来看,「栖息地」正在以“造车思维”重塑家居产业的供应链和生态。在新能源汽车刚诞生之时,外界对其更多还是不认可、不理解。

但随着整个电动车产业链的发展成熟,新能源车企能够以更低价格带来更高品质的享受,比如智能座舱、冰箱彩电增配等,这也颠覆了传统燃油车的驾驶体验,消费者自然愿意为品质投票。

而沈亚楠身上拥有同样的智能化基因,作为一位跨界入局者,沈亚楠也有可能复制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让智能家居产品成为未来的新主流。

从产业端来看虽然近年跨界做家装的企业不少,比如贝壳家装、天坛整装、居然之家等,但它们本质上都没有颠覆原有的家装产业链,而是将自身的优势融入到行业之中,比如贝壳将自身的流量优势与家装行业相结合。

因此,如果「栖息地」真的能帮助家装行业梳理出完整的BOM 结构,对于家居家装行业而言,将会是一次全新的产业革命,有望改变家装行业一直存在的痛点。

结语

未来,家装市场的体量将越来越大,因此引来了不同领域的“跨界者”,「栖息地」正是其中一位“搅局者”。因为家居家装行业的渠道已经越来越细分,不仅是传统家居企业,任何跨界者都有可能从中找到机会。当然,从现阶段来看,沈亚楠的模式能否落地并跑通尚是未知之数,但「栖息地」的存在,将有望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其中并不断优化整个模式。新时代要有新能量,家居行业也该是时候注入新鲜血液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