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银行,找到信贷投放更优解?

苏州银行一定要稳住啊。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4年2月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仅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就增加了6.37万亿元。

这也意味着,银行作为贷款投放的主体,其信贷业务取得了可喜的开门红。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启“抓重点补短板”之后,银行的信贷投放,就受到了投资市场的广泛关注。例如今年1月份,大量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进行密集调研时,信贷投放就成了高频关注的问题。

信贷放水,对于国民经济的复苏而言绝对是个极好的消息。但手握银行股的股民,却不免会担心,自己投资的银行,是否会为了追逐信贷投放数据,进行盲目扩张?

趁着各大银行即将披露财报的当下,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银行信贷的问题。

一、信贷投放一体两面,风险管控终成必修课?

扩大信贷投放,对银行而言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

好处当然是很多的。不仅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贷款难度,实现扩大内需、盘活经济的宏观目标,也能显著带动银行盈利能力的增长。

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营收结构,主要由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共同组成。信贷业务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贷款利息,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服务费、手续费等,也能够提升非息收入增长。

但凡事有度,银行的信贷业务并非规模越大越好。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也并不是每家银行都适合推动信贷业务的扩张。

信贷增长若超出合理范围,将大幅增加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进而降低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水平,加剧流动性风险。

此外,出于扩大市场份额的需求,商业银行在扩大信贷规模时,往往会适当调低贷款利率。但是随着存款利率的多次下调,当前存贷利差越发收窄,反而会对银行资金周转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果不顾自身规模限制,盲目跟进信贷投放的扩张,反而会提高借款人杠杆率,进而促使银行不良贷款率快速增长。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像是难得吃了顿好的,却把自己撑得住进医院一样,得不偿失。

当然,对于资产质量基础相对优秀的商业银行而言,如果能承受住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硬吃下”一轮高盈利增长,银箭财经认为也不失为一门好生意。

就像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排名中,位于第一梯队的苏州银行。

2024年1月份,苏州银行就和厦门银行、宁波银行、苏农银行一起,率先成为机构调研的重点银行。而后也公开表示称,“旺季信贷投放情况良好,实现新三年战略规划较好开局”

或许是为了稳固机构的信心,在随后两个月中,苏州银行多次围绕信贷投放发布公告。无论是积极响应房地产政策,维持高水平拨备覆盖率,还是点燃双引擎驱动,助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都展现出对信贷扩张的自信。

但是回顾苏州银行2023年三季度财报披露的数据,这份自信的背后,未必有看起来那么轻松。

例如苏州银行五大类贷款中,具有债务偿还风险的关注类、损失类贷款,在报告期内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在整体贷款结构中,这两类贷款的占比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如果这样的贷款结构维持至今,很难想象,随着信贷投放的大规模扩张,苏州银行是否会面临更高的债务偿还风险。

毕竟从数据来看,苏州银行在2023年前三季度中,虽然不良率稳步缩减,但拨备覆盖率相较2022年底下降了6.68%,拨贷比也降至4.41%。风险把控方面,多少存在一些隐患。

不过在明知可能存在风险的情况下,仍在大力推动信贷投放,苏州银行2023年四季度和全年财报的业绩表现,一定会非常亮眼吧。

至少在不良贷款方面,苏州银行一定有着显著的突破,否则也很难支撑起信贷扩张带来的资产质量压力。

二、高管频繁变更,苏州银行内控成拖累?

当然,老话总是说,未虑胜前先虑败。

如果苏州银行2023年全年财报发布后,出现了业绩表现不佳,或者贷款结构没有达到低风险预期的情况,我们也提前帮苏州银行找到了原因。

首先,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不仅只有苏州银行。从2023年下半年信贷投放“抓重点补短板”后,行业内卷就在持续加剧。

尤其是1月份,来自投资市场的重点关注,使得各大银行早早地公布了2024年信贷投放路线图。

就像苏州银行的邻居们。江苏银行将重点放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基建等领域,项目储备规模同比多增近20%;杭州银行也表示,其对公项目储备已超1000亿元,基建、实体领域等项目也有着大规模覆盖。

各大银行对信贷投放的积极态度,或许已经超出了相关部门的预期。

根据银箭财经团队通过网络渠道收集信息,曾有国有大行的网点工作人员透露称,“相关部门对1月信贷投放制定了计划指标,但是我们项目储备充足,规模超了,临时限制了放贷”。

如果情况属实,高度内卷的信贷投放下,苏州银行去年第四季度业绩被拖累也就说得通了。

其次,苏州银行频繁变动的管理层,很可能造成内控管理上的疏漏,反而会进一步加剧信贷风险。

说起来或许有些难以想象,但仅是2024年1月,苏州银行就出现了行长助理、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三个管理层岗位连续变更的情况。

今年1月11日,行长助理任巨光辞去职务,转岗为副调研员;1月30日,证券事务代表周寅生辞职;同天,董事会秘书李伟辞去职务,执行董事、副行长职务维持不变。

在此之前的2023年,高管变动的情况更加频繁。2月,原董事长王兰凤离任;8月,行长赵琨辞任;9月,监事会主席杨建清、副行长魏纯相继辞职;10月,原副行长王强获准担任行长。

若是将这些高管变更的消息放到一起来看,不免会令人浮想联翩。

不过这并非重点。随着高管团队的频繁变更,一年多以来,苏州银行在内控管理上明显出现了不小的疏漏。

例如2022年12月底,苏州银行曾因“提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统计报表”等多项内控管理问题,收到122.2万元的罚单;2023年9月,苏州银行无锡分行又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被罚款75万元。

此外,通过天眼查可以发现,苏州银行近些年来大量涉及有关金融借款合同的司法纠纷,而且在所有纠纷中,占比高达90.96%。

这或许也意味着,苏州银行的信贷风险长期存在。即便2023年业绩表现不够明朗,也能解释为,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老毛病”了。

写在最后:

自2019年上市至今,苏州银行的股票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着跌破发行价7.86元的状态。

趁着信贷投放广受关注的东风,也希望苏州银行在协调好扩张规模的同时,为了股民们的利益,顺手拉一把低迷的股价吧。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