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为何跌跌不休?或许逻辑已经改变

这两天翻“蔚小理”的股价,发现已经从高点下跌50%至70%不等,虽然车子的月交付量仍然亮眼,可股价已经不表现。再看A股的电动车产业链的股价,走势都非常弱。宁德时代自从1月发布超预期的业绩预告,股价却一直下跌,显著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在202

这两天翻“蔚小理”的股价,发现已经从高点下跌50%至70%不等,虽然车子的月交付量仍然亮眼,可股价已经不表现。再看A股的电动车产业链的股价,走势都非常弱。宁德时代自从1月发布超预期的业绩预告,股价却一直下跌,显著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在2022年2月9日的文章《2022年,高估值的好公司,得负重前行》到是预判过高估值公司的股价今年会走的比较艰难,因为利好都在预期内,而利空又会让高位持有者惴惴不安,今年恰好又是一个波折不断的年份。只是没想到,实际的股价毫无抵抗,比预想的结果还差。这令我不得不反思,问题的原因在哪?

欲知所以然,必先知其然。先复盘“蔚小理”的股价,均在2021年前后达到股价的高点,如果对比他们的交付数据,就能看到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环比基本持平,直到2021年6月才重新达到新高。显然,这个阶段的股价对交付量的反应很明显,焦点在环比变化上面,而低基数原因造成的同比高增长不值得关注。2021年前后,交付量是阶段性高点,股价与交付量息息相关,因此亦是高点

到了2021年下半年,尽管月度交付量不断创新高,但股价已经完全不作反应,说明核心驱动因素已不再是销量,发生了变化。然而部分投资者还沉浸在过去的线性思维里,以为销量创新高,股价会迎来反弹甚至创新高,从而抄底被套。我认为,电动车厂商的关注逻辑已经从销量驱动向“盈利改善”改变,只是大部分没注意到,刻舟求剑,从而被套。关注“蔚小理”的财报就能看到,市场在2020Q4或2021Q1看到三家企业的盈利有好转迹向,从而形成“盈利改善”的预期,结果却是21H2的销量创新高并未转化到盈利上,所以预期落空,股价继续下跌,另外还有美联储加息、局部冲突等其他因素影响。理想汽车的结果相对好点,股价跌的最少,蔚来的销量没跟上,盈利更不行,跌的最多。

逻辑变化的影响

电动车的核心逻辑就是销量,只有销量的持续爆发,供应链的各环节才能受益,逻辑链是这样的:需求的爆发强于供给加库存意愿强烈各种材料量价齐升业绩高增长估值提升股价创新高。电动车厂商当然会追求销量,浪潮之下,提高市场份额永远是第一位的,这里面也存在一层逻辑链:销量高增长估值提升融资弥补亏损。这个循环要非常顺畅,才能支持企业前期的巨额资本投入。然而,现在“蔚小理”的股价反映逻辑出现了变化,对电动车行业潜在的影响非常大。

1、销量对股价的刺激越来越弱化,会让企业从片面地追求销量,转而控制成本。资本主义市场的优点是融资快,“蔚小理”在股价爆发阶段,可以在一两周就完成百亿级的融资,而A股的融资需要审批,6-12个月是常态,企业往往很难在股价最好的阶段融到足够的资金。现在电动车企业,都是烧钱阶段,上市公司有盈利压力,做高销量,股价还在下跌,转而控制成本的动力就会很强,例如长城的欧拉就被砍了。

2、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成本传导,涨价可能影响销量。2021年,电动车的绝大部分制造材料都大幅涨价,除了动车电池相关的碳酸锂、钴、镍、猛等,还有稀土、铝、铜等金属,MCU、IGBT等半导体芯片也不例外。实际上,材料涨价在2021年对车企的影响还不明显,很多都签了长单,价格锁定。但是从赣锋锂业的财报能看到,产品的涨价真正落实是在2021年四季度,意味着2022年重签协议的材料价格会非常高,毕竟2021年碳酸锂的价格从8万/吨涨到超过40万/吨。

从成本传导的路径看,2022年车企的成本压力会非常大,几乎所有材料都涨价20-50%,甚至更多,而“蔚小理”的毛利率也就20%左右,如果不涨价,毛利润的侵蚀会非常大。目前,Tesla、比亚迪等汽车品牌已经开始提价,只是幅度比较小,相当于市场的试探。至于涨价会不会影响销量,还不好说,毕竟春节电影票价涨几十元,消费者还蛮在乎的。如果说涨价没有影响,为什么2019年补贴下调,电动车销量立马下降呢?

顶着成本大幅上涨的压力,追求销量的爆发,车企的压力会非常大。2021年成本的传导还不明显,而且去年的逻辑是:销量增长股价或估值大幅提高融资或增发,不怕亏损,不影响现金流。然而现在情况变了,销量增加,股价仍然下跌,市场从销量驱动,转而关心盈利的改善,对企业的战略而言,就非常矛盾。

1)销量不行,股价必跌,市场认为你没有未来;

2)追求销量,不涨价,亏损会越来越大,股价未必涨,还可能跌;

3)涨价,销量可能有影响,不好抉择;

4)涨价,销量还增长,盈利改善,这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最难的目标

如果材料成本不下降,车企就是囚徒困境。追求销量,股价未必会涨,亏损只会加大,以A股“偏爱锦上添花,决不雪中送炭”的尿性,股价越下跌,融资越艰难,费时费力。另外销量继续高增长,材料价格会再创新高,加剧这种压力。要破解困境,只需要像2018年那样,电动车销量低于预期,这时产能投放,需求减弱,渠道库存释放,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电动车成本下降,销售进入新一轮的爆发周期。

当然,销量会不会低于预期,这很难说。市场上的声音都是线性的,喜欢用去年的业绩线性外推今年的销量。2019年1月的时候,中汽协预计全年销量160万辆,实际却是大幅低于预期,只有120万辆

实际上,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但市场往往急于求成2021年销量350万辆,只需要每年复合增长25%,2030年销量就能达到2600万辆,完全取代燃油车。只是现实中,股价往往会急于把“十年大计”用1-2年提前反应完。急进的产业规划,造成材料价格在短期内的大幅提高,反而不利于后续的销量爆发。或许如果今年电动车销量低于预期,2023年反而有更大的机会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